今年以来,我们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全面贯彻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是工业指标发展“稳”。出台并落实《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十条措施》,增强企业扩大生产、加快投资的信心。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较全国、全省、宜春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7、2、0.5个百分点。持续开展项目大会战,重点推进工业领域58个在建重大项目,中匠装配式建材、柏瑞医疗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引领工业增长的新引擎。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6.03亿元,同比增长24.9%,列宜春第4位。
二是智改数转提档“快”。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有力有序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目前共有85家工业企业启动设备更新改造,设备更新数量达2874台(套),列宜春第2位。制定《陶瓷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筹5000万元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优化升级,重点调度推进20个陶瓷企业升级改造项目,目前已有5家企业完成改造,5家企业正在开展改造。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整合各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方位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64家企业全部完成入企诊断,147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初步构建,精心遴选36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及131项“小快轻准”数字化服务和产品,高标准建成数字化诊所并投入使用,济民可信、福山众品鑫入选工信部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名单。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13.7%,济民可信“智慧供气互联网平台”和福山众品鑫“包装行业供应链智能数字化管理系统”入选省级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行业5G应用渗透率100%,接入宜春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平台企业280家,列宜春第1位。高安作为唯一县级市在全省工业强省建设推进大会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建陶产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做法入选“江西·政能亮”典型案例。
三是企业培育成效“好”。深入实施领航企业攻坚、骨干企业做强、优质中小企业壮大的梯次培育计划,亚中电子、璐克斯机械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瑞新能源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列宜春第2位;42家企业通过省级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列宜春第1位;清河油脂、璐克斯、通瑞3家企业产品获评省“赣出精品”;瑞源陶瓷获评省、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全力推动企业升规纳统,建立入规摸排、数据比对、协调服务、定期通报四项工作机制,全年新增月度入规企业13家,列宜春第1位。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威源民爆、江西天孚等4家企业6个项目成功申报年度第三批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910万元,项目数量及资金均列宜春第2位。
四是助企纾困力度“大”。积极开展产销对接,高规格举办高安陶瓷宜春推介会、南昌推介会,邀请省市各级部门、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媒体平台等580余人参会;常态化举办华中建陶精品荟、陶瓷采购节等展销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在家门口找订单、扩销路。不断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协调企业用气、用水价格,将企业用气下降至3.6元/m?左右,工业用水价格下调0.2元/吨;出台《陶瓷企业集中供气优惠补贴管理办法》,筹集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陶瓷企业集中供气价格进行优惠补贴;安排1000万元开展高安建筑陶瓷宣传活动,不断提升高安陶瓷品牌影响力;全年发放续贷资金300笔27亿元,助力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200万元。强化惠企政策兑现,全年共发放惠企资金2752.3万元,惠及企业102家。
五是绿色发展底色“足”。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罗斯福陶瓷、璐克斯机械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蒙娜丽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均列宜春第1位;17个陶瓷产品成功入选省级绿色建材产品目录;高安红狮水泥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全省仅2家,华硕陶瓷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节水型企业。积极争取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全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宣贯会等大型活动在高安召开,不断唱响高安陶瓷“绿色环保”名片。督促重点用能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不断促进节能减排,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3%,降幅列宜春第2位。大幅压减锂电新能源产业产能,有序引导20家企业转产退出或压减产能,现有产能符合环境承载能力。搭建锂渣在线监管平台,全市28个锂渣贮存点实现在线监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