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与重点民生领域>应急管理

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印发《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冬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冬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解决自然灾害防治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力应对冬春季自然灾害,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按照省、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部署,自即日起至2025年5月初,在全市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冬春整治专项行动,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重点及分工

(一)森林火灾防范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场、库)落实)

1.森林防灭火管理。根据《森林火灾隐患评价标准》(LY/T2245—201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督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按责任落实、火源管理(含火情早期处理)、防范措施、队伍建设、应急处置、宣传教育、设施设备和其他方面对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梳理归类,明确责任、时限和整改目标。重点排查整治可能对重要保护目标造成重特大事故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隐患。加大林区烟花爆竹、涉锅炉企业等重点单位风险隐患排查,做好防火隔离带设置。

2.林区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全面排查穿越林区输配电设施本体缺陷隐患、通道隐患和电力用火施工等隐患,制定整改方案。重点治理林区输配电线路老旧、接头发热、裸导线、倒杆断线、违法种植超高树种等隐患,同时引导开展输配电线路生物防火林带共建,推动沿线隐患林木清理,坚决守护“林电共安”。

3.违规用火行为。重点打击林区违规用火、不按操作规程开展计划烧除和防火演练等行为,强化火灾追查溯源,整治危害防火安全和能源保供安全的违规行为。

1)违规农事用火。高火险天气在林缘、林内和重要能源设施附近烧田埂、杂草、秸秆、灰积肥、垃圾及烧垦开荒等行为。

2)违规祭祀用火。在林缘、林内和重要能源设施附近焚烧纸钱、上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3)违规生产性用火。未经审批、未在允许天气条件、未按操作规程开展炼山造林、计划烧除、烧疫木、点烧隔离带、未采取有效灭火措施的防火演练等行为。林区建设、施工单位未履行报备许可手续或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进行焊接、切割、爆破、冶炼等用火行为。

4)违规非生产性用火。林区、旅游景区野外吸烟、篝火、烧烤、野炊和燃放烟花爆竹、放孔明灯以及其他违规用火行为。

(二)洪涝灾害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场、库)落实

1.责任制落实情况。排查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督促逐级、逐部门、逐单位、逐项目、逐网格落实责任人,确保责任全覆盖。

1)各地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落实及履职情况。

2)部门、单位、水利工程、学校、景区等防汛责任人落实及履职情况。

3)“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山洪灾害防御五级联防责任制落实及履职情况,对危险户逐个发放安全转移明白卡情况。

4)城镇内涝点责任人落实及履职情况。

2.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情况。各地负责组织辖区汛前防汛工作大检查,成员单位按部门职责组织本行业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台账,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全面加强防灾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1)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管理、在建涉水水利工程、河道设障等度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水毁工程修复等。

2)城镇下穿式道路、低洼易涝区、地下空间、广告牌隐患排查及防控,城镇排涝沟渠、管涵清淤,固定排涝泵站、移动排水设备落实等。

3)野外施工工地、营地防洪安全隐患排查及防控等。

4)旅游景区、野景区、网红打卡点隐患排查及防控。

3.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体系建设情况。排查各级防汛指挥体系建设、预案机制建设、队伍物资建设,以及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等情况。

1)防汛响应机制。指挥运作规则、成员单位联合值守、会商制度、灾害天气应急关停(停工停课)、灾情险情报告、信息发布,救援协作机制、汛期值班制度等机制建设、执行及成效情况。灾害天气滚动预报预警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预报预警信息传递责任落实,面向社会发布传递预警信息措施情况等。

2)应急预案体系。排查各级防汛应急预案、各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单位预案、施工度汛方案和水库(水电站)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编制情况和审批报备情况,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与应急预案启动衔接情况,特别是在断水、断电、断网、断路等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落实情况。乡、村级防汛简明化应急预案方面,重点检查预案中有无明确的转移工作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转移路线和安置点等,组织预案(计划)演练情况。

3)抢险救援保障体系。各级防汛专家库、专业抢险队、水工程巡查队伍落实情况。各级各部门防汛应急抢险物资补充情况和储备数量是否满足本地本部门防汛抢险需要等。

4)信息化支撑体系。各级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以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气象、水文信息服务系统等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培训情况。

(三)地质灾害方面(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广旅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健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场、库)落实)

1.责任落实方面。排查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表填报发放、警示牌设置情况,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应对措施、预警响应、临灾叫应、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等落实情况。

2.预案方案方面。全面排查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编制修订等情况。

3.抢险救援应急准备方面。排查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准备,应急物资、设施设备的储备和维护,以及紧急撤离路线和安置场地情况。

4.地质灾害方面。重点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区集镇、学校、医院、敬老院、农家乐、民宿、旅游景区、工矿厂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在建工程以及油气管线、市政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

(四)强对流天气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国网高安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场、库)落实)

突出重要承灾体,即:学校、宾馆、医院、敬老院、农贸市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大跨度建筑物、温室棚舍、临时搭建物、户外广告牌、铁路行车安全相关设施设备、重要交通路段、重要电力设施设备、建筑工地、涉水工程、水库(水电站)、堤防等工程设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五)地震灾害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卫健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场、库)落实)

突出做好重大建设工程、大型水库、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等易受地震影响区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是否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是否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3.学校是否将地震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是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二、实施步骤

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冬春整治专项行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2024年12月31日)。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本行业自然灾害风险特点,深入分析,明确排查整治具体任务及责任单位,科学部署推动,全面、深入宣传专项行动具体内容及相关措施,营造浓厚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5年1月1日—1月25日)。在春节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开展生产经营单位自查、部门抽查核查、地方政府督查,突出森林火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岁末年初安全稳定。

(三)深化提升阶段(2025年1月26日—4月24日)。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持续组织开展本辖区、本行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风险隐患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隐患闭环管理。

(四)总结巩固阶段(2025年4月25日—5月10日)。各地、各有关部门总结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冬春整治行动工作成效,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成效。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地、各有关部门要发挥统筹部署、监督检查作用,结合本地区今冬明春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排查整治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林业、水利、水文、气象、住建、综合行政执法、交通运输、公路、公安、发改、农业农村、教体、卫健、民政、文广旅等有关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细化排查整治方案;要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指导帮扶涉灾企事业单位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二)强化动态清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数据信息采集和应用。对排查的风险隐患,能够快速整改的即知即改;需要一定时限完成整改的,要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长期存在,一时难以整改的,要持续推进,确保自然灾害隐患动态清零。

(三)强化跟踪督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元旦、春节、两会等重点时段安全防范要求,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领域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的跟踪督导,对督查发现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要通报约谈,督促整改。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