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认真评估帮扶效果、对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按照“民主评议(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级公示5天、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退出监测范围,并在监测系统中及时标注“风险消除”。
二是标注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时,必须是风险稳定消除,不能出现帮扶措施取消后又重新产生同类型风险的情况。如又出现了其他类型的风险、则需要按照新的风险类型重新走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三是标注风险消除后,不再按照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帮扶、也就是不再享受监测对象特有的帮扶措施。但如原来是脱贫户的,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仍可继续享受相应的脱贫户政策;相关政策明确规定要延续的,也要持续落实。
四是在标注风险消除后,虽不再按“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帮扶,但要在常态化监测预警排查中持续关注,因存在一定“时间周期”需要延续的帮扶措施,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享受。如小额信贷帮扶应持续至合同到期、公益岗位应持续到岗位协议到期,教育帮扶和雨露计划应持续到完成当前学段等。
五是监测对象因“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识别纳入的,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风险是否稳定消除,按相关行业部门标准予以认定。
六是收入稳定且超过当年监测范围持续半年以上是风险消除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则上帮扶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对于因收入外的风险(如“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纳入的监测对象,应在帮扶措施见效后再持续关注一段时间,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作风险消除,确保帮扶效果稳定。不得出现当月进当月出或当月进次月出的情况。坚决杜绝在未采取实质性有效帮扶措施情况下就消除风险的现象发生。
七是纳入了监测对象的分散供养特困户,转为集中供养人员后,可以按家庭成员自然减少处理,风险消除方式为“自然消除”。
八是除集中供养的特困对象可以做“自然消除”外,对其他整户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按照《江西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暂不消除风险。
九是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脱贫的标准是贫困发生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当地农村户籍人口的比例)低于2%。对监测对象占比较高的乡、村,特别是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占当地农村户籍人口的比例超过2%的,这容易成为以后考核评估的重点。一些乡、村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占当地农村人口比例较高,说明这些地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任务较重,可能存在规模性返贫隐患。对这些乡、村,各地要加强跟踪监测,逐乡逐村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全面排查预警规模性返贫风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十是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后,基础信息仍需保留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称为“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过渡期内,各地要按统一要求,结合脱贫人口年度基础信息调整工作,对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年度基础信息进行更新,并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统一管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