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县市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宜春行政审批局的精心指导下,市行政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紧盯“建设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县市”目标,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高安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中心先后被评为“第十六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基层先进党组织”,教育入学“掌上办”工作获得全国“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2021年数字政府创新成果”、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典型案例”荣誉。
一、2021年的主要工作
(一)聚焦政务服务一等县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2021年大厅办件41.6万件,接待群众43万余人次,收费3.32亿元;厅外厅办件51.6万件,接待群众88万余人次;延时错时服务办件4.3万余件。
1.首创教育入学“掌上办”。攻克电子证照授权、教育城域网挂接“一窗”受理平台技术难题,将城区学校新生入学事项上线“赣服通”,新生报名实现由家长去学校排队交证明到手机报名“零跑动”“零材料”、部门核实“零成本”的“掌上办”,极大地方便了家长学生、降低了城区学校成本、提高了报名效率,今年城区入学新生12000余人,网上成功报名8600多人。
2.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细分成八大类别、四个阶段,申报事项精简至56个,审批环节由83个降至72个,审批时限平均压减至65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13个工作日);推行审批“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单收费”“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联合评审”工作机制,落实“容缺审批+承诺制”、区域评估、帮代办等服务模式,今年受理工程建设审批项目1181件,办结889件,涉及企业资金363.85亿元。
3.优化“帮代办”。设立“帮代办”中心(窗口)、“有必求应”服务专区,组建“政务小蜜蜂”帮代办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领导群众协调办、重点项目跟踪办、绿色通道极简办、主动服务帮代办、疑难问题兜底办”等特色服务,今年以来,帮办代办1346件,“有求必应”工单60单,办结51单,在办9单,企业群众回访率100%好评。
4.强化“就近办”。加强35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督导,巩固深化政务服务“最后一米”,今年以来,村(社区)便民中心办件4100件、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
5.创新“免证办”。挖掘“赣服通”电子证件功能,实现群众“扫码”“亮码”“刷脸”等方式联通数据,“一窗”平台自动关联、调取证件、生成材料,实现办事群众“免证办”。9月开通以来,服务群众30余人次。
6.实现企业开办“免费刻章”。今年7月1日起,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首套基础印章,实现企业开办公章刻制“零费用”,今年已服务1301家新开办企业。
7.加快“一门办”建设。积极推进市民中心建设进度,争取年底竣工;同时务实筹划部门入驻、窗口布局、智慧政务建设等工作,加快实现“进入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二)聚焦营商环境一等县市,优化公共资源交易
2021年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328场,交易金额332.72亿元、节支(增收)0.9亿元;完成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委托143批次,采购预算1.77亿元、实际采购1.71亿元,节约602 万元;累计交易各类中介服务626场,中介服务费1722.3万元、节约服务经费1057.1万元。
1.开评标服务更加便捷。采购安装设备设施,开通“腾讯云”直播账号,真正让“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落到实处,今年已完成34个“不见面开标”项目、15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产权交易“网上竞价”全程网上操作、竞价数据即时生成,公正公平透明,有效防范暗箱操作、串标等问题;持续加强银行保函、电子保函宣传推动工作,认真做好投标、履约保证金收、退、核工作;严格执行开评标纪律和专家抽取制度,严密组织开评标场内活动,降低了企业成本,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便捷高效、公正公平。
2.政府采购稳健运行。积极提升政采人业务素质,今年组织参与培训7次;严格落实重要采购文件集中讨论、重大项目专家论证制度,今年集中讨论32次、专家论证7次;落实市政府采购项目价格测算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各类采购项目价格信息、成交案例,指导协助项目业主科学测预算价格、合理提项目需求,今年参加项目询价39次,用优质服务实现政府采购经济效益最大化。
3.中介超市健康发展。积极对接省级平台,梳理录入60个服务事项、26家本地中介入驻省平台、162家项目业主注册省平台、53个项目在省级平台选取中介服务,基本实现省网上中介超市“一地入驻,全省通用”;解读《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免费赠送《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法规汇编》,开展评星评级(每季评、优差结果全在网上公布、同时做为中介推选依据)活动;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中介服务,落实“一地失信,处处受限”信用监管模式;收集梳理历史成交案例、各地收费标准,出台中介服务事项收费参照价格,提升中介服务质效,降低业主服务成本。
(三)聚焦政府服务热线群众满意度,提升热线诉求处理质效
2021年市热线中心受理群众诉求16256件,办结16004件,形成热线月报12期、政府专报(含周报)18期、督办函1个,召开联席会议11次,上报更新信息100余次,群众满意率99.7%。
1.严格制度抓常态。严格落实热线跟踪回访闭环处置、24小时工作、实地一线核查机制,认真执行热线月报、专报、督办、联席会议、信息库更新等制度,热线中心日常工作扎实有效。
2.创新机制提质效。创新推出“111”“吹哨预警”“一次办好”“三级联席会办”热线机制,热线快速办结率提高30%,群众点赞(明确满意)率提升7.8%。
3.紧贴群众办实事。一是开展中高考“静音护航”行动。中高考期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执法,24小时保持在位,为中、高考学生营造了安静良好的考试、休息环境,处理噪音工单55单,受到市民的广泛点赞。二是开展市长现场接听热线电话活动。12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康健带领相关市直一把手赴宜春接线中心现场接听、解答热线群众诉求,现场(接听2.5小时)解决民生实事9件,市长现场批示“只有心心念念为民、真真切切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日热线呼入400多个,提高了热线知名度。
(四)聚焦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持续加强党建和政务服务作风建设
1.开展“学好党史知识,办好群众实事”主题党史学习教育。一是营造浓厚氛围,举办教授讲座、老党员讲故事、颁发“光荣在党50年”勋章、窗口人员“亮牌服务”、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交流心得体会等活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增强党员干部“四个自信”。二是读党史、学党史,邀请党史专家、领导干部、支部书记讲党课,组织红色景点参观见学,利用例会、党会等重大集会领学党史、交流体会等,以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是务实开展“我为群众实事”,2021年受理办结民生实事23件。四是拍摄宣传片《不忘初心》,展现政务服务人员精气神,增强凝聚力。
2.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党员队伍,2021年吸收党员发展对象2名,发展预备党员2名,转正党员1名。二是落实组织生活制度,2021年开展党日活动12期、过政治生日4期,班子成员上党课5次,召开民主生活会3次。三是夯实基层支部堡垒,通过能力培训、领导干部帮带提升支部班子能力,及时调整支部班子,11月组织党总支和2个支部成功换届。在建党100周年表彰大会上,我委2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名支部书记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是群团活动丰富多彩,团支部成功举办“畅想2035.2050”座谈会,工会“衡韵”太极代表队荣获市总工会职工太极拳团体比赛第一名。
3.持续加强政务服务作风建设。一是“好差评”系统稳健运行,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窗口办事、政务服务网、赣服通“好差评”评价,落实“差评”追责问责、整改跟踪制度,今年以来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好差评”满意度100%。二是坚持每日巡查、每月通报、每季暗访和跟踪整改做好窗口平时作风督查,2021年督查整改窗口作风问题155起,提高了窗口作风。三是扎实开展政务服务“窗口腐败”专项整治工作,已召开动员部署会,并对全市政务服务窗口、乡镇便民中心进行1次全面督查暗访,纠治整改了部分违纪问题和现象,提升了政务服务作风、形象。
2021年政务服务有所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智慧政务建设不够全面,群众办事便利度还不够高;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不够彻底,材料多、时间长等问题依然存在;“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未实现交易项目全覆盖;热线诉求处理效率仍需提高等。
二、2022年工作打算
以市民中心搬迁为契机,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努力打造全省政务服务一等县市。
1.夯实政务服务体系。一是全面梳理进驻市民中心事项,实现部门、人员、事项全进驻。二是以智慧政务建设为抓手,整合政务资源,打破部门界限,推进市民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三是对接省外、市外、周边县市政务事项,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跨市通办”“全市通办”。
2.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以“赣服通”为载体,流程再造“全生命周期办理事项要素”,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覆盖面,推出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一件事”清单。二是加快各园区区域评估、落实“容缺+承诺制”、探索“拿地即开工”方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材料电子化模式,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改革。三是构建科学可信的电子印章应用体系,实现电子印章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应用。四是建立“马上办”服务中心。
3.打造政务服务智能。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数智”升级,构建运营、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政务,推行“统一预约、统一叫号、统一受理、统一评价”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码通办、全市通办、跨省通办”的“四统一”“六通办”服务,创建全省一流的全数字化运营大厅。二是对接人口、户籍、婚姻、不动产、营业执照、建设工程等数据系统,实现关联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共用”,打通政务服务“内循环”,探索开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实现无感认证、精准定向推送、呈办过程回溯等功能。三是升级“赣服通”高安分厅功能,实现“不见面”审批、“信用”审批等。
4.优化公共资源交易。一是拓展“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面,实现交易项目全覆盖。二是更新采购项目价格信息库,优化价格测算流程,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三是建立中介服务事项标准格式,提升中介服务选取质效。四是定期分析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风险,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5.提高政府服务热线满意度。一是按照“热线12345,重在群众满意度”要求重新准确定位热线各项工作。二是按照“一把手”工程要求,严格执行“四个度”(高度要够、态度要好,速度要快,深度要到)要求。三是完善“八个办”热线措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