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十四五”规划解读
一、历史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高安经济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相互激荡,全省处于高质量发展“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节点,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纲要》以《中共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委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制定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编制依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一系列战略部署精神,共13篇、41章、112节,包括33个专栏,突出未来五年高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政府依法履职、制订实施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全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不移地将“高安就是品牌”进行到底,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唱响品牌、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做实民生”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拉短板补弱项,加速对接南昌,加快产城融合,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在宜春跑起来,着力构建具有高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奋力书写高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华章。
三、发展目标
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高安将与全国、全省、宜春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全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2、市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高安基本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形成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3、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影响更加广泛。
4、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高安目标基本实现。
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6、平安高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基本形成,社会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7、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围绕实现产业体系高端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治理智能化、改革开放纵深化、民生共享全域化,以打造全球知名货运“车都”、建材行业中国“陶市”、省内数字产业新城、中部地区知名蔬菜基地和“谁懂青花、自然高安”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着力点,建设中等城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将“十全十美、品牌高安”引向深入。具体目标如下:
1、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因势而进,力争经济总量突破700亿元,GDP增速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一般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出口总额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县域经济前70位,力争60位,冲刺50位。
2、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动能拉动和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成为全国性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在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建筑陶瓷产业围绕“五年赶佛山、十年超佛山”目标,向全国第一大产区迈进;智慧物流产业打造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高安成为名符其实的车都、陶市、数字城;文旅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3、城市发展迈出新步伐。城市化建设质量明显提升,两年实现省级卫生城、三年实现省级生态园林城、五年实现省级文明城创建目标。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高品质、慢生活城市状态逐步凸显,城市治理跻身全省一流,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品质和功能达到中等城市标准。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取得明显成效,要素资源、平台项目吸引力显著增强。
4、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达到碳排放达峰阶段性要求,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基本打通。
5、民生福祉改善迈出新步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人口比例明显提高。着力打响高安教育品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困难群众基本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文化、教育、社保、住房、养老等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6、市域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对社会治理主体、工作力量、各方资源的战略统筹能力明显增强。
四、重点任务
1、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转化能力,搭建创新支持体系。
2、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延长重点产业发展链条,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3、坚持扩大内需,融入共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速释放消费潜力。
4、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推动政务服务现代化,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5、扩大开放水平,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快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建设高能级开放支撑体系。
6、建设中等城市,提升新时代城市发展新面貌。推进中等城市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高安新农村。突出发展农业产业,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健全乡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8、扩大生态成果,打造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新样板。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增强绿色发展理念。
9、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新需求。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全面推进健康高安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0、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高安。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高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