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比三争”?
比创新,争先行。放大视野、拉升标杆、更新理念,勇于破除陈规,善于因时制宜,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创新路,以思维上的领先保证行动上的率先,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推动各项工作在高安走前列、作表率。
比攻坚,争先锋。聚焦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关键要害,以七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公开晒比拼实绩,推动全系统城管干部勇当攻坚手、争当冲锋员,切实以关键问题突破带动全系统效能提升。
比效能、争先进。围绕提升工作效能,持之以恒强本领、优作风、健机制、督进度,推动城管系统干部不断增强效能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各项工作紧抓快办,以推动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持续争先创优。
为何要开展“三比三争”活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的“三比三争”活动,深入推动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巩固2022年“四比四看”抓落实活动成果,进一步激励城管战线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具体如何开展“三比三争”活动?
1.开展调研引路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走进市民、走进服务对象,广泛调研,聚焦难点问题、重点工作、矛盾隐患、群众关切,拿出解决市民反映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可行办法。
2.深化精细化管理。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创建精细化管理示范点,创建高质量精治善管典范样板。
3.谋划创新管理新亮点。大胆创新改革,努力在服务大局、深化改革试点、创新改革品牌上闯出新路子。
4.开展温情执法。优化改进执法方式,杜绝粗暴执法、过激执法、生硬执法、选择性执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重塑城管新形象。
5.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区内推进1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水平。加快推进固废综合转运处理中心项目建设,解决垃圾收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卫生问题。
6.开展创城攻坚行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完善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模式。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城志愿服务活。
7.开展营商环境提升攻坚行动。积极落实营商专员机制,着力优化提升“获得用气”指标,强化线上数字平台建设, 8.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开展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沿路沿线、“牛皮癣”整治四大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建立工作责任制度、部门联动制度、常态督查制度、宣传监管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和督查问责制度,采取“边查边整、立行立改”和“反复抓、抓反复”的方式,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9.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补短板攻坚行动。加快停车设施、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背街小巷改造、照明设施、公园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
10.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继续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谋划启动一批排水管网建设项目,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持续开展建成区可见水体水质情况排查,推动绿色高安建设。
11.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整治行动,加密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要时间节点的洒水降尘清洗频次,加大对重点路段及区域渣土运输车辆抛洒滴漏、密闭措施不到位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和巩固道路扬尘整治成果;加强宣传,加大餐饮油烟治理的执法力度。
12.开展城市安全运行攻坚行动。紧盯城镇燃气安全,开展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规范化安装使用、公共场所瓶装液化气安全、燃气场站安全专项隐患排查和整改整治。开展城市高空广告牌点位、城市排水防涝、垃圾污水处理场所、道路路面塌陷、窨井盖破损缺失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13.提升城管干部能力素质。开办“城管学校”,开展执法骨干培训,制定执法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实现从科级干部向一般干部、年轻干部、在岗在编人员向协管人员覆盖。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切实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执法公信力。
14.提升城管队伍形象。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治,对照《江西省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着装管理规定(试行)》《江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15.提升考核问效水平。以综合考核为统领,重点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分类两个指标。对市场化外包作业单位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常态长效监管。优化个人平时考核和单位绩效考核,完善干部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