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持续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6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8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82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772人;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642人,其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人数815人,创业培训503人,就业技能培训324人;发放小额贷款2.77亿元,到期还款率99.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006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66万人,已缴费人数7.69万人,缴纳保费7750万元。领取待遇人员有12.81万人,已发放养老金15079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1万人,缴费人数4.38万人,基金征缴完成30586万元。退休人数3.92万人,发放养老金5329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0万人,基金征缴完成15717万元。退休人数0.36万人,发放养老金2221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90万人,基金征缴1438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5385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全力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积极打造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圈。目前,我市已建成1个县级就业之家、1个技工院校就业之家、1个园区就业之家、23个乡镇(街道)就业之家、128个村(社区)就业之家,有效扩大了服务供给,促进劳动者更好就业创业。以“5+2 就业之家”网点为依托,加大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力度,积极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供需对接桥梁。目前,全市各级就业之家在招岗位469个,招聘人数3512人。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挖掘和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高密度组织参与省“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线上线下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会3场,共有53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1960个,线下参与求职人数500余人,与企业签订求职意向人数64人。稳定公益性岗位安置规模,启动实施“就业580”行动,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目前已安置公益性岗位1482个。扎实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做好零就业家庭认定和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4987人,创业贷款回收率99.8%。四是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开展急需紧缺工种技能培训,分类开展重点群体专项培训。推行企业下单、培训机构接单、劳动者点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54期,培训人数1642人。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一是推进参保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精准扩面,着力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参保,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今年以来,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登记人数1989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登记人数771人。二是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鼓励城乡居民通过选择较高档次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额,实现多缴多得。积极做好集体补助政策推广,为群众提供增加个人账户的渠道。1-6月份,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6000元最高档次缴费人员达到2495人,接受集体补助(社会资助)有893人,个人账户增长额超302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保障水平从上年末的192.25元增长到194.66元。三是积极推进开展物流汽运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工作。针对汽运行业职业风险高、参加工伤保险意愿强的实际,经报市政府同意,向省人社厅申请在我市开展物流汽运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已通过前期调研,县、市、省各级人社部门已分别向上级部门提交了试点申请,待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批准即可推进实施。
(三)强化人事人才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是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完成2024年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事业单位招聘计划申报、资格审查、政审等相关工作,计划招聘8人。完成2024年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申报、资格审查、政审等相关工作,计划招聘20人。完成2024年三支一扶招募计划申报,计划招募本科以上学历28人。二是推进职称评审工作。严格贯彻《江西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文件,积极部署推进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今年以来,审核初级认定45人,推荐评审正高1人、副高218人、中级378人。加大企业人才服务力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共为16家企业新创建职称申报账号,指导33家企业126人申报职称。落实企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政策,指导1名业绩突出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申报企业高级经济师,2名高技能人才申报中级职称,2名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的本科人才,打破初级职称“台阶”限制直接申报中级职称。三是做好人事管理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审批事业人员职务岗位晋升增资554人,事业岗位等级晋升增资899人,薪级增资8367人,死亡抚恤金审批7人,遗属补助调标审批458人,到龄退休审批116人,教龄满30年的中小学退休教师一次性退休补贴审批40人。有序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考核晋升工作,共有87人晋升技师岗位,5人晋升高级工岗位,10人申报新岗位。
(四)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抓好日常巡查工作,对各类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查次数达58户,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326条,补签劳动合同206份,指导10余家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工资支付制度及工时制度。大力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以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以解决工程项目欠薪问题为重点,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调处力度。截至目前,核实处理12345、“互联网+督查”及信访线索478条,接收“全国根治欠薪线索核算平台”欠薪线索241条,办结率100%。二是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争议。推行劳动纠纷三级调解工作模式,联合司法、法院、信访、工会等部门职能,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各调解组织及仲裁机构共依法调处劳动争议案件336件,涉及劳动者509人,涉案金额1685.4万元,有效地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依法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不断规范工伤认定的业务流程,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做到每例案件的事实调查清楚、程序合法,切实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635件,已出结果共509件,其中认定工伤496件。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350份,已组织219人的辅助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动实现更充分就业。加快推进就业之家建设,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全市就业之家建设进行督导,坚持查漏补缺的原则,确保就业之家顺利通过省级、市级验收,着力打造“5+2”就业之家高安样板。狠抓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快落实各类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将重点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范围。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保政策宣传,鼓励引导居民通过高档次缴费或个人资助形式,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居民的缴费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推动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常态化开展社保基金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各类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发放。
三是坚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及时对接园区企业,开展全市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工作,做到心中有底后再行举办人才招聘活动,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满足我市经济社会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严把事业单位需求关、审核关,确保人才引进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突出平台建设,吸引培养科研人才,今年我市已申报两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后续将继续做好平台培育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人才补贴发放工作,畅通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坚持“无事不扰、随叫随到”,全力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为重点,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落实。全面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强化企业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规范企业规模裁员行为。毫不松劲地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发挥好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监控平台作用,推动各项工资保障制度全面落地。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提升调解仲裁业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着力提升人社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人社大讲堂学习活动,培育打造手机赌博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人社服务“一口清”“政策通”。进一步加大人社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人社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实率。深入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大的便利。推进数字化人社建设,逐步丰富社会保障卡应用场景,实现全业务用卡,强化跨部门、跨地区用卡。
附件: